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第三章 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创建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

发布时间:2019-09-23 00:00:00 
打印 字体:

马克思主义在衡阳的广泛传播,首先在衡阳的学界和进步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日益与衡阳逐步兴起的工农运动相结合。这一结合,实际上也就是中共衡阳早期地方组织从酝酿、筹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毛泽东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处于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衡阳,他决定首先在衡阳建立起湖南早期地方党的组织,发展革命力量,以此领导和推动整个湘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乃至于与粤、赣、桂、滇等省区的革命斗争相呼应。因此,中共衡阳早期地方组织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一、 毛泽东来衡阳指导建立三师党小组、党支部

1920年冬,当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酝酿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时候,毛泽东与何叔衡就在长沙创建了湖南的共产党早期地方组织。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作为湖南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毛泽东与何叔衡赶回湖南,于同年10月创建了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任书记。

由于毛泽东早年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时就与衡阳各个学校建立起来的新书报贩卖部和衡阳以后建立的衡阳文化书社关系密切,往来甚多,衡阳许多进步知识青年在思想认识上早就受到毛泽东的诸多影响。衡阳三师学生贺恕、黄静源为了更多地在衡阳发行新书报刊经常到长沙的文化书社选购新书报杂志,因此,与毛泽东开始有了频繁的接触。再加上三师学生唐鉴、彭彰达等人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向毛泽东介绍了衡阳开展革命运动的情况,引起了毛泽东对衡阳的极大关注。

唐鉴系湖南宁远人。1920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三师。心社骨干成员。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主编。1926年被选为湖南学联负责人和全国学联总干事。后被派到湖北任共青团省委书记。1928年就义于汉口。

衡阳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生夏明翰,三师学生贺恕又分别于1920年冬和1921年暑假专程赴长沙学习,直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工作。夏明翰进入长沙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和工作,并任自修大学的补习学校教务主任,协助毛泽东工作。贺恕则进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工作和学习。两人在衡阳求学的时候就表现了冲决封建桎梏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革命精神。毛泽东与何叔衡在参加一大回湘后,即亲自介绍二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衡阳最早的中共党员。夏明翰还参加了毛泽东在长沙清水塘协操坪举行的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大会。他们把衡阳开展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开展学运、农运、工运、妇运等各方面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尽的介绍,使毛泽东对衡阳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就更加引起了毛泽东高度关注衡阳的热情。在此后的几年中,毛泽东四次来到衡阳,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和考察党的积极分子,并亲自介绍他们入党。

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衡阳的第一个党小组和党支部就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同年创建起来了,这是湘南地区成立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衡阳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及其以后革命斗争中向湘南其他地方产生极大辐射影响和带头作用的大本营。

1921年10月,毛泽东暂时抛开了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繁重工作,在自修大学教务主任夏明翰的陪同下,乘船溯湘江而上,到达衡阳,下榻于湘南学联所在地浮桥公所。

第二天就在那里听取了衡阳“心社”蒋先云、刘通著等负责人的汇报。毛泽东将长沙新民学会的情况与衡阳的“心社”对比着进行分析,认为二者都是湖南有较大影响的进步社会团体,中共湖南支部是以新民学会为核心阵地和其成员为骨干的,衡阳的“心社”也应当如此。当毛泽东知道“心社”的宗旨是谋求社会的革命和改造,30多个骨干成员又大多是第三师范的青年进步师生时,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高兴,当下就作出了在三师发展第一批党员和建立党小组的决定。

在衡阳几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到三师作了演讲,到一些学校、店铺、工矿、码头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意对“心社”的一些骨干成员进行悉心的考察。在考察和对“心社”的骨干成员逐个进行分析后,毛泽东就在“心社”最早的成员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已树立了坚定信仰的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蒋啸青等四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0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在三师的一间简陋的教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心中却向往着革命前途的光明。蒋先云等四位进步师生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捏紧拳头,庄严地向党宣誓: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他们四个人的入党宣誓仪式结束后,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宣告成立中共衡阳早期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党小组。第一任党小组长由黄静源担任。

省立湖南第三师范党小组的建立,犹如一粒火种撒在衡阳的土地上,很快在湘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

中共三师小组建立以后,便以极大的热情和主要精力积极从事衡阳及其湘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考察发现先进青年,秘密培养革命骨干,发展中共党员,为早日建立中共衡阳地方党支部作准备。

在三师党小组成立的同时,毛泽东在衡阳三师又发展了一批先进青年师生入团,并建立了衡阳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由湖南汨罗人黄和钧任团支部书记。至1922年5月,衡阳的几所主要学校都建立了团支部,共青团员发展到47人,年底达到101人。

1922年初,由于三师党小组建立以后的积极推动,衡阳三师的革命形势更趋于热烈,气氛更趋于活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加快,更多的青年学子倾向于革命。三师党小组在衡阳其它几所中学的进步师生中经过严密的考察,又发展了刘泰、韦汉、罗严、刘通著等人入党。

刘泰系湖南耒阳人。成章中学学生。1922年在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1924年4月,回到耒阳组建中共耒阳支部并担任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在湘南起义中,配合朱德,陈毅建立耒阳苏维埃政权,率农民武装上井冈山。后率400农军返回家乡开展游击斗争,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罗严系湖南常宁人。在三师读书时参加“心社”,其学业和才干出众。是三师“驱刘”学潮的骨干成员。1925年参加广州农讲所学习,后被派到上海中央农民部任秘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长江书店以卖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8月,罗严作为共产党要犯,慷慨就义,时年26岁。

此时,加上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衡阳人,衡阳的党员已经达到了10多人。

同年二、三月间,中共党员戴述人受上级党组织和毛泽东的派遣来到衡阳,以教书为掩护进入新民中学,在进步的师生中发展党员,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新民中学由于是湘南学联的组成单位,进步青年师生较多,在开展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一直走在前列,革命气氛比较浓厚。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了解,至4月底,在新民中学读书的袁痴、李汉藩、李弼廷等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戴晓云又名述人,湖南衡山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衡阳地方执委书记,1924年后任中共衡阳地方执委书记。1927年陪同毛泽东到衡山等五县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至此,衡阳的中共党员人数又有所增加,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在逐步深入扩大。

1922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到衡阳,检查指导建党建团工作。在听取了衡阳党团组织发展及开展活动的情况后,经过考察,毛泽东又发展了高静山入党。

在毛泽东的具体帮助指导下,衡阳的党团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扩充。至此,衡阳的党员已经发展到12人,占是时全省中共党员人数的三分之一,为中共衡阳支部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毛泽东此时已确认衡阳的情况无论是从中共党员人数,还是革命形势,环境条件,思想基础等方面来看,建立党的支部,条件和时机都已经成熟。关键是还需要一位有着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领军人物来领导这个地方党组织。

同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清水塘会见了三师的屈子健,亲笔书信介绍屈子健到江浙一带考察教育情况时到上海去会见陈独秀,要求派一位以英文教员身份到三师来加强英语教育,实则为加强党团工作的领导。

6月7日,毛泽东又致信张秋人,介绍整个湖南的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在信中特别详尽地介绍了衡阳的建党建团情况,说衡阳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现在已有了50来人,都是好的。同期,毛泽东又致信中共中央,要求派人到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加强党团建设的领导工作。8月中旬,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答应了时为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请求,推荐浙江诸暨人张秋人来湘工作。张秋人到长沙后,毛泽东随即派时在长沙任教的原省立第三师范学生欧阳振垣护送张秋人来到衡阳。张秋人随即被聘为三师的英文教员,实则以此为掩护做衡阳地区党团建设的领导工作。

张秋人系浙江诸暨人。1920年在上海结识陈独秀、俞秀松等人,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毛泽东相邀,陈独秀派遣,同年8月到衡阳任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英文教员,向学生宣传革命,发展了一批党、团员,为衡阳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时,衡阳的党员已经有了10多个人,而且多数党员集中在省立湖南三师。其他各县区如耒阳、祁阳、常宁、衡山已经有少数青年学子在长沙、北京、武汉等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衡阳籍外地党员在寒暑假期间回到衡阳活动。

同年10月,经过几个来月的精心筹备,在三师的一间教室里,10多个中共党员聚集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衡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也是湘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党支部宣告诞生。会议指定由张秋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三师党支部直接隶属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张秋人在衡阳工作一年多时间。1922年底,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后,他和衡阳的党团员以湘南学联为主组织声援。1923年春,指导和推动湖南“三师学潮”。不久,因遭军阀迫害而调离衡阳回到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奉派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后遭逮捕,1928年2月8日被杀害。

二、 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发展

  中共三师党支部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衡阳建党工作的发展,同时,对湘南24县的建党建团工作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

三师支部建立后不久,夏明震、唐鉴、江靖邦、雷晋乾等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相继被发展加入党的组织。到1923年初,衡阳境内已经有党员50多人。比较著名的衡阳早期党员有夏明翰、贺恕、朱少连、廖焕星、蒋先云、唐朝英、黄静源、刘泰、罗严、夏明震、高静山、何宝珍、黄龙飞、雷渊博、张凤岗、蒋啸青、刘惕庄、杨鹤云、黄益善、段子中、文唤然、雷腾宇、杜家俊、曹亨灿、彭粹夫、李筱膺、邱海岚等。党的基层组织也由三师一个党支部发展为四个党支部。

1922年10月,三师党支部建立后,着力于发展党员,积极创建党的基层组织。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建党初期的工作重点是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和以工人为主的工矿企业。衡阳早期的建党活动主要在衡阳城区的一些学校和水口山铅锌矿展开。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初期,衡阳早期中共地方党组织除中共三师党支部外,还建立了省立三中党支部、新民中学党支部、水口山党支部。

由于地方党的早期组织的增多,党的任务加重,张秋人从1923年初开始,不再任中共三师支部书记,改由黄静源担任。

中共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支部于1923年初成立,由夏明震任支部书记。省立三中之前身为清政府在莲湖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衡州府中学堂”,1917年改名为“湖南省第三中学”?穴其旧址现为衡阳市第十七中学?雪。省立三中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该支部的党员来自于省立第三中学、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成章中学、莲湖高小等学校。

中共衡阳新民中学支部于1923年初成立。新民中学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由屈子健等进步教师集资在1921年创办起来的,初期开设有初中班和高中班。是湘南学联的组成单位,进步学生较多。戴述人来到后,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该支部包括了新民中学和其他几所私立学校中的中共党员,由刘泰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宁水口山支部于1923年5月成立,书记由蒋先云担任。

三师的党组织建立后,毛泽东对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极为重视,多次强调指出,水口山矿工人很多,又很集中,衡阳的党组织应以水口山矿为重点,深入到工人当中去,加速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把工人阶级动员组织起来。

1922年1月至4月间,三师党小组按毛泽东的指示,先后指派蒋先云、唐朝英、韦汉、黄静源、刘泰、陈芬等党员到水口山进行革命宣传,在工人中开办工人识字班和工人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10月,水口山派工人代表刘东轩去安源学习。11月,已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的蒋先云、谢怀德应水口山工人的要求,由中共湘区委派往水口山领导工人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党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发展了刘东轩加入党组织,11月,建立中共常宁水口山小组,党小组长蒋先云。12月,党组织领导发动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罢工并取得斗争的胜利。通过罢工斗争,极大地锻炼了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很多工人要求加入党的组织。通过考察,发展了宋乔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3月,中共湘区委又派贺恕、唐天际、朱舜华、毛泽覃来水口山加强组织领导。5月,中共常宁水口山支部在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书记蒋先云。

以上四个支部均属于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张秋人为整个衡阳地区早期地方组织的总负责人。

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衡阳革命运动的开展。1921 年至1923年,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共衡阳地方早期组织,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的一个小组和尔后成立的中共湘区委所属的重要基层支部之一,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贯彻执行中共一大《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精神,在着力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的同时,以主要精力深入到工人农民和学生中间,发动与组织工农革命,在衡阳组织发动领导了第一次工农革命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发动组织领导了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三师学潮和岳北农工会的斗争。这些事件在衡阳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三、 发动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

  水口山矿位于衡阳东北部的湘江之滨,坐落在常宁松柏镇,是全国重要铅锌产地。当地民众早就零散开采矿石,1895年湖南巡抚陈宝箴见矿利丰厚,遂收归官办。由于开办历史悠久,聚集了衡阳境内最多的矿业工人,是衡阳境内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

20世纪初,水口山铅锌矿是衡阳境内最大的省立官办工业企业,集中着3000多名深受压迫剥削的产业工人。毛泽东第一次来衡阳指导建立三师党小组时就明确提出,你们要到水口山矿去,那里有很多工人,工人革命性最强,建党要与工人结合起来,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团员,建立党团组织。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衡阳地方党组织很快就派人到水口山矿做宣传发动工作。首先在工人中开办政治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提高工人的觉悟。经过宣传与鼓动,使水口山矿的工人们掌握了诸如工人、资本家、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剥削与被剥削、生产、劳动、价值和利润、工人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加速了工人们的觉醒。1921年冬至翌年4月,有70多名工人被吸收入团,成立了水口山矿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基础上,又在工人中发展了刘东轩、宋乔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水口山矿党小组。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成立中共水口山工人党支部,由蒋先云担任书记。

水口山矿工人的罢工斗争,在衡阳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全国形成的第一次工人罢工斗争高潮的影响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取得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水口山矿的工人。机械科工人党员刘东轩、罗同锡等10多名工人就在暗中发起组织工人俱乐部。并当即决定派工人代表刘东轩赴安源学习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

11月22日,中共湘区委员会派蒋先云、谢怀德等会同中共新民中学党支部书记韦汉到水口山矿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当晚即召集工人积极分子开会商量筹组工人俱乐部。次日,湖南省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筹备处成立,组织临时干事会及临时代表会,公推罗同锡为临时干事会主任,刘东轩为副主任,蒋先云为全权代表。临时干事会决定以“十人团”为基层组织串连工人,两天之内,水口山矿就有3000多工人报名参加。

27日,水口山矿工人在常宁松柏镇的康家戏台集会,庄严宣布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俱乐部成立后,随即向矿局提出承认工人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津贴俱乐部工作经费、增加工人工资、均分红奖等四项要求。矿当局对工人的这些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拒绝答应,还加紧密谋破坏工人俱乐部,并采取软硬兼施手段,迫使工人屈服。工人俱乐部则日日催促矿当局答应工人的合理要求,因此工人与矿当局的矛盾日益激化,举行大罢工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12月5日,震惊中外的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3000多名工人没有一人上工,就地集中抗议矿当局对工人实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行。罢工布告和传单贴满了矿山的每一个角落。就此,工人俱乐部发表罢工宣言,进一步向矿当局提出了争取工人自由、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工人政治、经济待遇等18项要求。

罢工的消息很快传到省城长沙和全国各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造成很大影响。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停工,社会舆论一片哗然。湖南省长赵恒惕随即命令原水口山矿局局长赵铭鼎与新任矿局局长刘世涛以及省矿务总局两名委员火速赶往水口山矿现场处置此事。矿当局采取种种阴谋和强力手段企图挫败打压工人的罢工斗争。随后,赵恒惕又调来湖南省陆军第三混成旅炮兵连开赴水口山矿,企图用武力镇压工人罢工。

面对这一紧张局势,工人俱乐部在衡阳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方面紧密团结广大劳工,向士兵宣传罢工的道理和原由,诉说劳工遭受的压迫剥削和疾苦,争取官兵保持中立,对工人罢工不加干涉。另一方面,及时向全国各界发出请求援助壮大声威的快邮代电和传单。传单发出后,很快得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湖南分部和全国各地工会的大力响应。声援的电报很快传到水口山矿,使水口山矿工人受到巨大的鼓舞。工人俱乐部便集中力量,组织工人将斗争的重点转向矿当局。

在罢工斗争中,矿局曾两次密谋杀害罢工的主要组织者蒋先云,接着又试图以高压手段压制敲砂厂童工开工为突破口破坏罢工,均未能得逞。

19日,工人们得悉矿局将要秘密诱杀蒋先云的消息后,2000多名工人在俱乐部的组织领导下,便将矿局机关团团围住,高呼口号,不准杀害俱乐部全权代表,不答应罢工条件决不复工。矿局不得不将蒋先云等人放出。此时,俱乐部发出的通电得到回应,长沙、安源、上海、唐山、粤汉路、京汉路、汉冶萍等处的工人、学生的声援电报、书信如雪片飞来,使水口山工人的罢工斗争声威大涨。衡阳地方党组织对此早有应对,事先就以袁痴为首组织起援助水口山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后援会”。当即就派人给水口山工人俱乐部送来油印机和纸张笔墨等宣传用品。在城区广泛发动学生、市民、工人一面游行示威,以壮其威,一面动员募捐,从湘江水路源源不断地给水口山矿罢工工人送去宣传标语、传单和生活物资,给参与罢工的工人们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工人们坚决斗争和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声援之下,矿当局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于12月25日签字承认工人俱乐部提出的改善工人待遇等18项要求,坚持了23天的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罢工胜利后,工人俱乐部当即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庆祝大会,以此纪念水口山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第一次罢工斗争的胜利。

27日上午,全矿工人高举“劳工神圣”,“不劳动者不得食”等各种标语旗帜,高呼口号,兴高彩烈步入会场,庆祝罢工的胜利。会后组织游行,附近的农民也参加到游行的队伍中来,万余人的队伍逶迤前行,甚是壮观。工人俱乐部在发布的上工宣言中自豪地宣称“我们这次罢工胜利了!现在我们要三呼万岁:工人万岁!工人俱乐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万岁”!通过罢工斗争,工人们获得了初步的权利:普遍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了工资,俱乐部也获得了矿局的承认。后来,俱乐部还创办了工人学校,毛泽东还特地从长沙派来教员,帮助培养骨干,成立了合作社,组织了200多人的工人纠察队。并进一步地健全了工会组织,正式建立了干事委员会,蒋先云任第一任干事会主任,刘东轩为副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宣传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事迹,专门编辑出版了《湖南水口山矿工人俱乐部纪实》一书。书中称,水口山从此以后“工人一切事件多取决于俱乐部”。

水口山工人在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前,曾举行过一次又一次的自发斗争,均无果而退。这次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指导和衡阳地方党组织的直接组织领导下的罢工斗争的胜利,是衡阳的工人阶级与军阀赵恒惕为首在湖南的军阀统治的第一次搏斗,打掉了官办矿局的威风,壮大了湖南工人运动的声势。它是湖南第一次工运高潮中产业工人罢工的高峰,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邓中夏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矿山虽多,唯有全部组织的,只有江西之安源及湖南水口山二处,而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

四、 领导三师“驱刘”斗争

省立湖南三师自五四运动之后,由于在革命方面的突出表现,逐渐成为衡阳革命运动的组织、发动、领导、指挥中心。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的成立和罢工斗争的胜利,给衡阳各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鼓舞。中共衡阳早期地方组织与湘南学联组织各界人士和各校进步师生纷纷赴水口山参观学习,到罢工斗争的现场去亲身感受革命斗争的氛围,并与工人开展联谊活动。这一重大举措把衡阳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继续推向高涨。这样,直接导致了三师进步势力与把持学校教育大权的顽固反动势力之间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反动校长刘志远被驱逐,史称“三师学潮”。

1923年元旦,三师党团组织以社会主义青年团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社会各界散发传单,揭露衡阳教育当局用人不当,反动顽劣当道,推行封建专制教育的黑暗内幕,激起衡阳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时任三师校长的刘志远是教育当局派到三师的反动顽固派的得力代表。他在担任三师校长期间,坚持任用顽固守旧教师,反对革新教育,独断专行,虐待学生,极力压制进步师生的反帝爱国民主运动,打击陷害进步师生,妄用亲信,贪污受贿,早为三师的师生员工所深恶痛绝。

4月间,三师党组织决定以刘志远鎒扣贪污学生的伙食费为由,点燃了三师“驱刘”斗争的导火线。是月初,以唐朝英为首的学生会首先发难,向三师全体学生公布了刘志远鎒扣贪污伙食费的重重黑幕,强烈要求清查学校伙食账目,改革校务,并由学生参与学校的伙食管理。学校当局置之不理,拒不答应。遂激起学生更大义愤,参与的学生被迫绝食、罢课并发表宣言,通电社会各界,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声势。对学生的此番行动,学校当局采取卑鄙手段,阳奉阴违,软硬兼施,企图将学生运动压下去。一面电告省政府教育司,诬蔑学生是捣乱的“过激党”,一面恐吓学生,以扣发学生毕业证书为胁迫,强令复课。省教育司偏听偏信,庇护刘志远,电令开除为首起事的唐朝英、袁痴等53名学生学籍。

于是,中共三师党支部决定,组织领导发动全校师生展开驱逐校长刘志远的斗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面以党员学生高静山为首,组织70多名学生高举驱刘大旗走上衡阳街头游行示威,散发传单,揭露三师校务黑幕,历数刘志远的种种劣迹,寻求社会各界声援。一面致电赵恒惕政府、省议会,揭露刘志远的罪行,强烈要求将刘志远从三师驱逐出去。同时,派出以唐朝英为首的170多人分两批赴省请愿。当三师学生请愿团来到省教育司门前静坐请愿时,省教育司却诬以学生聚众闹事的罪名,调遣军警殴辱驱逐三师学生。请愿学生与军警进行了激烈搏斗,并向省会各界求援。为此,省学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发表声明,反对赵恒惕政府暴行,支持三师学生请愿的正义行为。同时发动省会各界各学校轮流给请愿学生送茶饭食品。此时,省内外各界声援电文雪片般传来,有识之士和省教育界贤达出面调解。

在进步师生们的坚决斗争和各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省教育司被迫同意已被刘志远开除的53名三师学生复学或者转学,将校长刘志远调离三师。学潮从5月开始至8月25日,历时三个多月的三师“驱刘”斗争获得胜利。

三师学潮以后,唐朝英、袁痴、高静山、罗严等50多名同学,由于革命的需要大部分离开三师分赴湘南各地和广东、江西、安源等地从事革命工作,许多人成为当地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

同年深秋,毛泽东离湘赴粤,路经衡阳,并在此作了短暂停留。在三师的一间教室里召开了100多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会议,对三师的学潮作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说,反动校长刘志远是赵恒惕政府的忠实走狗,学生们起来反抗,实际上是一次反对反动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它是整个工农及各界群众运动的一部分。这次学潮赶走了反动校长,锻炼了进步学生,很有成效。表面上看起来开除了50多名学生,是个损失,但他们失学了,没有事做了,就逼上梁山干革命了!同时,毛泽东也严肃指出这次学潮没有很好地团结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把顽固反动势力完全地孤立起来。同时他要求三师的党团组织和骨干要多看进步书籍,深入群众,注意斗争方式和策略。尔后,毛泽东在去广州途中的一个小客栈里又会见了被三师解聘的进步教师蒋啸青、屈子健。在谈及三师学潮时又作了进一步的高度评价,指出三师学潮是一场阶级斗争。刘志远是反动势力的代表,张秋人是革命进步势力的代表,当革命的进步势力成长起来并觉醒了的时候,与反动势力的矛盾尖锐化了,斗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于是就爆发了三师学潮。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存在,就会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最终是革命的进步的势力取得胜利,走向历史的前台。

三师学潮使衡阳地方党组织及其党员都经受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一大批党团员骨干虽然被迫离开衡阳,回到故乡或远走他乡,但是,他们都成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新的土地上,就在那个地方生根、开花、结果。湘南24县的早期地方党组织,大部分是这一批回到家乡的三师党员骨干建立起来的,革命的烈火是经他们之手亲自点燃的。

五、 建立岳北农工会

  早期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在发动组织领导了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和三师学潮之后,又在衡山岳北发动组织了全省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岳北农工会。它的成立及其展开的斗争,是工人阶级与已经觉醒了农民阶级相结合的伟大开端。

岳北是指地处衡山南岳以北方圆百里的地区,处于衡山、衡阳、湘潭、湘乡四县交界之地,其中心在衡山的白果镇。它是湖南军阀赵恒惕的胞衣地,同时也是赵恒惕及其族戚亲朋的“独立王国”。岳北距县城90华里。白果方圆四五十里内,人口约10万,田土8万余亩,原本是一个富裕之区。但是,当赵恒惕摄取湘军总司令和湖南省长的高位后,便大肆培植和安插亲朋族戚到省、地、县、乡任职。这些人升官发财后,又回到岳北,夺田置地,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盘剥农民。这些人就好比一块大石头,沉重地压在岳北农民的头上。岳北农民就这样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压榨之下,深受当地赵、廖、刘、唐四姓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岳北农民由于长期遭受官僚、土豪、地主的榨取和掠夺,十室九空,家徒四壁。20世纪初期,只占岳北人口百分之五左右的官僚、地主、豪绅,却霸占了岳北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良田。赵恒惕一家除在家乡岳北有水田八百多亩之外,另有湖田千余亩。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只有被迫到外地流浪谋生。先后从岳北跑到水口山和江西安源等地去开矿挖煤的,不下3000多人。他们怀着强烈的不满和反抗,虽然跳出了岳北这个火坑,但是,现实无情地使他们又跳进了另一个火坑,仍然逃脱不了军阀政府的统治和官僚资本家的剥削,仍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岳北农民反压迫剥削的情绪就像地下的岩浆在急剧地膨胀起来,等待着猛烈喷发的时刻。

1922年,在党的组织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迅速高涨。这直接给予广大的农民极大的鼓舞,很快就调动了广大农民闹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热情。压迫愈深,反抗就愈烈。同年12月,衡阳地方党组织在常宁松柏发动的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这对参加罢工斗争的原本是岳北农民的工人受到极大鼓舞,纷纷将水口山罢工胜利的消息传回家乡岳北。这对启发岳北农民的斗争热情,提高阶级觉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全省工人运动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客观上也就必然地要走工农联合的“工农握手革命”的道路。同一时期,由于各路军阀的长期混战和争斗,赵恒惕与谭延闿的矛盾步步升级,造成赵恒惕的势力一时在衡阳、衡山有所削弱的特殊政治、军事格局。这为岳北农工会的诞生和斗争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岳北农工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联合革命道路的开端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岳北农工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创立者是衡山白果人刘东轩。他的父亲是白果一位破产的农民。刘东轩少时,受过小学教育,对地主豪绅向农民的压榨和剥削有着亲身的切肤之痛。1916年,他在长沙考进免费的江南兵工学校学习钳工技术。1920年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机械科当工人。做工期间,他曾组织工人反对老板发放霉米和抬高米价的斗争。1921年冬,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后,他受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派遣和水口山工人的嘱托,前往安源直接向刘少奇、李立三、朱少连等学习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回到矿山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组织和领导水口山工人运动。1921年11月,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他被推举为工人俱乐部副主任。同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衡阳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随后领导水口山工人取得了持续23天罢工斗争的胜利。从1921年到1923年的两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渐次掀起高潮,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1000多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的工人多达30万人。衡阳农民在安源路矿、水口山矿和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的鼓舞下,也迅速掀起了闹翻身求解放的斗争浪潮。特别是深受军阀赵恒惕及其族戚亲朋的压榨,同时又与水口山矿有着密切联系的岳北农民,更是义愤填膺。此时中共湘区委员会又在大力贯彻中央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决定,广泛发动工农实行“握手革命”。

1923年4月,刘东轩就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受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派遣,回到家乡岳北开展农民运动。是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初起,没有经验可循。他离开水口山时,工友们都热切地希望他成为岳北工农握手革命的“开山祖师”。他在岳北走村串户,广泛宣传安源、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的胜利,以此鼓舞农民,发动农民。他的表弟彭桂峰是岳北贯塘颜家冲一位以卖柴、打零工为生的贫苦农民。在刘东轩的启发教育下,彭很快受到革命的鼓舞,便立即行动起来,邀集平日和他一起砍柴、打零工的几位伙伴来到家里,一起商议,如何按照水口山和安源路矿工人团结起来的做法,同当地的恶霸、地主、豪绅进行斗争。刘东轩用稻草搓成绳索不易断的道理,比喻农民只要一串十、十串百、百串千,把大家串到一起,团结一心,就有力量对付地主土豪。刘东轩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发动,联络了一批积极分子作骨干,建立起秘密活动小组,并安排由彭桂峰负责发动工作。部署好以后,刘东轩就回到了水口山。彭桂峰等人在刘东轩离开后,就立即借做小生意和上门做手艺为名,或者以算命、看相作掩护,进行联络,开展活动。积极分子很快就发展到二三百人。他们还组成换工队在农忙时相互帮助,开展农业生产。在发展贫苦农民的同时,他们还注意联络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前清秀才李玉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期间,彭桂峰等人及时地将串连发动的情况报告刘东轩。

正当岳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全省又出现了两件对岳北农工会的发展极为有利的政治事件。一是长沙发生“六一”惨案,再一次引起全省大规模的反日爱国浪潮。二是被赵恒惕逼走长沙驻于衡阳的谭延闿,被孙中山任命为湖南省督兼湘军总司令,再一次掀起反赵斗争的浪潮。

中共湘区委员会和衡阳地方党组织因势利导,立即在全省和衡阳掀起反赵斗争的高潮。为了配合这场斗争,刘东轩又迅即回到岳北,并在岳北的中心集镇白果街上的祥吉兴饭店设立了岳北农民俱乐部临时办事处。随即衡阳地方党组织又派共产党员谢怀德、雷晋乾前往岳北,协助刘东轩开展工作。

8月7日,谭延闿到达衡阳,通电就任湖南省长和湘军总司令之职。8月25日,谭、赵两军开始在衡山一线开战。谭军绕道湘潭直逼长沙,赵恒惕于仓惶之中从长沙逃到醴陵。赵军主力退至衡山以东的湘江东岸。衡山全境一时为谭军所控制。因谭是打着孙中山的旗号,一时有利于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此时的岳北农工会的秘密活动小组已经发展到了1000多人,遍布岳北的各个村镇。白果、贯塘的农会小组,还通过办农民夜校,广泛深入地向农民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宣传,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赵恒惕的势力一退出衡山,刘东轩就马上将秘密的岳北农民俱乐部,由祥吉兴饭店迁到堰脑头刘捷三公祠,正式公开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同时,还按照水口山工会的组织法,在农会小组的基础上,决定“每十家公举一名十代表,百家公举一名百代表。从全区十代表中公举一名总代表。由总代表联席会议选举出七人组成委员会,相互推选委员长,委员会下设财政、交际、调查、交通、宣传、教育委员各一人,为农工会最高机关,一年改选一次。”经过近半年的发动和筹备,岳北农工会成立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1923年9月16日,经过艰苦的发动和组织,岳北农工会在岳北的中心地区白果举行了势声浩大的成立大会,向广大农民庄严宣告了它的诞生?

16日上午,岳北天清气朗,热闹非凡。岳北农工会的会员3000多人敲锣打鼓,高呼口号,手擎横幅,兴高采烈地参加在刘捷三公祠举行的成立大会。会场里悬挂着巨幅对联和标语:“拳头举起打倒贪官土劣,团结友爱同谋幸福自由”,“唤醒农友脱离水火,提倡革命整顿乾坤”,“讲自由从牺牲着手,谋解放须热血换来”。“自我而已,由人乎哉”的口号声响彻白果大地。成立大会通过了由总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的岳北农工会委员会。刘东轩、谢怀德分别当选为正、副委员长。同时,大会作出了四个决议案:1、关于农民生活要如何改良之决议案;2、关于农村教育之决议案;3、关于本会对政府态度之决议案;4、关于农村妇女的生活要如何改良之决议案。

大会还发表了宣言:

“亲爱的农友们,我们在世界上占了士、农、工、商四民之一的地位,但是,我们在民权的地位上,除开叫苦叫冤,啼饥号寒,日夜劳得汗水如淋以外,什么都没有的啊!要读书吧,学校是有钱的才可以进去!要住屋吧,好一点的房子,我们一进去,房主却疑我们是来偷窃扒摸的啊!要吃饭吧,轮到青黄不接之时,提进钱没有谷籴!要穿衣吧,洋人把中国的棉花提高价格收尽去了,使得我们赤裸裸地不能纺纱织布。其他如做官得了钱的人,挟着官威强买民田,做官要得钱的人,时常预征钱粮,外国人暗中使中国军阀互相打仗,到处用兵,弄得我们今天被拉夫,明天被派差,在路上受敲诈挨打,也是我们啊!外国人把洋货送到中国来。弄得我们从前用手艺做出来的货那里还值钱啊。我们现在受的种种压迫,因为从前忘记了团结力量就是我们的武器,以致从来没有向敌人反抗。现在我们知道了,要为自己解除痛苦,只有大家联合起来啊”。

宣言用大量事实控诉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的罪恶,号召农民兄弟团结起来为求解放而斗争。大会之后,为加强党对农工会的领导和组织,很快成立了以刘东轩为书记的岳北党支部。这个支部成为岳北农运的领导核心。农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根据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派出宣传员四处演讲,宣传农民也要像工人一样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道理,号召农民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久,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组织了起来,毗邻的衡阳、湘潭、湘乡的农民也纷纷入会,会员骤增至4万多人。9月下旬,中共湘区委委员戴晓云也来到岳北,组织指导岳北农民展开平籴、阻禁谷米贩运的斗争。10月,农工会组织会员在岳北的晓岚港阻禁了土豪劣绅即将外运的几百担谷子,平籴给岳北农民,取得了农工会成立后开展的第一次平籴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岳北农民革命斗争的信心。接着农工会又领导农民斗争了大地主廖连元、白果团防局长赵桂荪和赵恒惕的胞兄赵念慈,大长了农工会的威风。在此基础上,农工会开始酝酿减租减息的斗争,一场大规模的清算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的革命运动在岳北农村蓬勃兴起。

农会的活动和展开的斗争,引起了衡山县地主豪绅集团的恐慌和县政府的忌恨。他们阴谋策划,伺机反扑,并到处散布所谓“岳北遍地皆匪”的谎言,蛊惑人心。10月16日,地主豪绅用重金收买衡山县知事和谭延闿军驻衡山的军官,派兵捣毁岳北农工会,逮捕刘东轩、谢怀德等9人。农工会会员闻讯后立即集合数百人救援,遭军队开枪阻击。农工会利用赵、谭矛盾,展开营救,迅速呈文到衡阳向谭延闿请愿,并通过有关人员从中翰旋。谭为了尽快取代赵,也就此笼络各社会团体,即张贴告示,不许诋毁和破坏农工会,并令部下迅即释放被捕的农工会骨干。刘东轩等人回到岳北。此后,农民清算地主的斗争浪潮更加高涨,农工会的声威大振。11月,谭赵战争结束,依附北洋军阀的赵恒惕战胜被孙中山任命为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的谭延闿,重新统治湖南。赵恒惕复出后,派军重占衡山,变本加厉残酷镇压革命运动。11月下旬,赵恒惕派“亲兵营”疯狂扑向衡山岳北,与当地的地主豪绅一起反扑刚刚勃兴的农民运动。他们放火焚烧了农工会址和谢怀德等农会会员的房屋20多栋。农工会总代表廖芳炳、周德二、赵丙炎惨遭杀害,李玉邕被关进县监,两年后在狱中被折磨致死。这四人地方史称“岳北四烈士”。三年后,毛泽东在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时提出要组织悼念他们,于是,衡山各界为其公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雷晋乾等70多名干部和群众被拘捕。刚刚蓬勃兴起的岳北农民运动被反动势力用武力镇压下去了,成立不到三个月的农工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但是,岳北农工会的发展、壮大其及斗争,在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中播下了火种,开启了工人和农民相结合革命的伟大开端,是工农走联合革命道路的一次预演,预示了湖南农村大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岳北农工会的创立,是衡阳地方党组织建立后,发动、组织和领导工农群众联合起来反帝反封建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岳北农工会的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封建军阀统治的根基,表现了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广大农民只有通过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才能自觉地组织起来,挺身而出向地主豪绅军阀开展大无畏的革命斗争。这一壮烈的举动为后来湘南乃至全国农工运动的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1924年1月5日,邓中夏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介绍了广东海丰和湖南衡山白果两处农运的情况:岳北农工会在赵恒惕的胞衣地里闹革命“由上述的两桩事实看来,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农民的觉悟是到了要农会的程度,能力是到了敢于反抗压迫阶级的时候,这种壮烈的举动,比较香港海员和京汉路工的罢工,并无逊色,真是中国革命前途可乐观的现象。”《中国共产党历史》对岳北农工会的革命斗争也作了高度评价:“这个时期湖南衡山岳北白果地区的农民运动也很有声势……在湖南造成了较大的声势和影响。”

中共衡阳早期地方组织在中共建立时期的迅速发展壮大,以及领导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当地反动当局的不满和注意。他们千方百计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打压党的骨干成员,驱赶党的领导人和积极分子。1923年8月,由三师支部组织领导的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斗争,使张秋人、蒋啸青等党员教师被迫离校,黄静源等大部分学生党员被开除学籍离开学校;水口山罢工斗争的胜利更是引起了反动矿局对工人更为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解散工人俱乐部,枪杀工人,驱逐党员;由党领导发起成立的岳北农工会也在当年11月受到赵恒惕的残酷镇压。中共衡阳早期组织的力量受到第一次沉重打击,党的力量大大削弱,仅存党员数人。但是,党的组织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并继续从事建党和革命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党员和骨干分散隐蔽到湘南各地,将党的火种播撒到了湘南大地,点燃了湘南的革命烈火,为日后在湘南地区蓬勃发展的大革命运动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