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洲镇地处祁东县域东南部,东与常宁市隔河而望,南与祁阳市隔河相邻。现有土地面积7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5万亩、山地3.18万亩,城镇规划建成区3.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城镇人口0.25万人,城区常住人口0.63万人。辖3个社区、15个村,驻镇企事业单位18个、民营企业5个、其它经济组织34个。镇机关现有在编在职在岗干部职工69人,驻镇企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303人,村(社区)“两委”干部88人。现有党总支15个、党支部40个,中共党员1275人,其中流动党员650余人。
近年来,河洲镇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将其作为向外树立地方形象、向内涵养激情动力的重要抓手,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务实落实关键举措,扛牢扛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政领导“一岗双责”、基层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强化思想政治建设首位意识,并将其贯穿于管党治党和“五位一体”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以“四个突出”党建实招,提升工作实效,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状态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来势佳。
一、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选用好镇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向县委建议推荐好党政领导干部,选用了一批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规矩纪律能过关过硬的基层干部。去年四级同步换届全部实现人民意愿和组织意图的高度统一,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强化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积极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活动,积极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运用好主题党日集中学、集中宣讲、“三会一课”、“党建+屋场会”、“学习强国”等学教平台和服务场所政治氛围渲染沉浸式教育,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中国化系列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信仰、站稳立场、把持方向。全镇党员干部队伍“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和“一个捍卫”的政治自觉大大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强国”平台推广运用、示范性政治机关建设成为全县的标杆。强化政治本色淬炼干部。以确保党员与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模范性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为目标,加大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从严管理干部、从心关爱干部、从厉帮教干部。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镇机关干部严管厚爱23条+村(社区)干部规范管理12条措施,用足用够市、县两级关于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相关文件精神,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队伍活力和奋斗精神得到空前发挥。
二、突出“五化”标准提质。推进“五化”创建。以实现基层党支部“机构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制度建设体系化、管理服务精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目标,制定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和领导体系,严格实行专人专抓、一月一查、一季一讲、一年一评。到去年为止,创建五星级支部10个、四星级支部12个、三星级支部18个,基层党支部的阵地建设、“一门式”窗口服务的标准和质量高,群众反响好。定丰、三河、祥和、前锦、新堂、市门等村的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得到上下一致好评。去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河洲村党总支痛定思痛,对症下药,先后三次召集骨干党员和群众代表会,确立以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来凝心聚力的整顿方案,收效明显。推进整建提质。今年,河洲镇以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为推手,以“五抓五提升”为方向,以挑刺的眼光查问题,以攻坚的决心改问题,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发动267名党员参与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结对帮扶“六类”困难人员476户,自启动以来共计入户走访1430余人次,落实政策 710余条次、对接产业189户次、解决实际困难或问题 128 个。在镇、村(社区)两级设立“红祁岗哨”355个,共吹哨705次,应哨705次,解决一般哨问题590个、重点哨问题108个、疑难哨问题2个,尚有4个重点哨和1个疑难哨问题正在解决之中。大力推进以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家庭为重点的“清廉河洲”建设。三河村对标对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成为全县“六无六好”清廉村居建设示范样板。
三、突出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引领引导。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座谈会3次,到镇内镇外、县内县外实地考察观摩5次,在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求得大同,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制定“五年三级跳”发展目标,即2020年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2022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半数村超20万元,2024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半数村超30万元。因地制宜分村施策,采取集体直营、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方式,创建主打“种养加”集体产业经济型发展模式,并兼顾发展资产资源盘活开发利用型、农业和工商业社会化服务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办点示范推进。2020年以来先后在祥和、新堂、三河、狮子塘、河洲、定丰、市门等村创办样板点,通过现身说法和典型引路,影响带动其它各村(社区)加速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截止目前,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创建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特”发展格局。三河村高密度内循环生态养鱼、定丰村丰腾五金配件、新堂村药材种植、市门村黄金萘李种植等基地的形势大好,来势喜人。优化服务保障。为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快速、优质高效发展,本人经常与镇里专抓班子人员、联村指导员,到各村(社区)各基地调查了解情况,精准调度,就土地流转、运行资金、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内部管理、争资跑项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协同解决,鼓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心、决心和斗志。
四、突出党建引领效应。加大“党建+”品牌创建。加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中心工作的核心引擎,扎实开展“党建+脱贫攻坚”、“党建+河长制”、“党建+乡村振兴”、“党建+乡村治理”、“党建+衡阳群众”、“党建+林长制”、“党建+田长制”等品牌创建,用党建工作“以初心凝聚人心、以思想统一思想、以精神振奋精神、以组织力提升生产力、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的内在动力,推进各项中心工作有序开展。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以党建思维夯实底线工作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打好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平安创建、信访维稳、禁毒、反电诈、扫黑除恶等底线工作基础,全镇上下政通人和,大局稳定,底线工作基本上项项连年获得先进。以党建思路铺就发展道路。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党建初心,三年来推进建设祁常高速公路、天晟万头母猪场、衡永湘江航道、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公租房、城乡道路改造、城乡改水改厕、市场改造、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126个,推进创建糖果加工、优质稻、四季水果、传统养鱼与特色养鱼、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43个,培育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个、产业能人230余人。以党建思想厚植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困难救助、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文化文艺、生态环保、便民服务等民生工作,为民办实事13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20余件,以实际行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