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连墟乡地处祁东县城西部,东邻砖塘镇,南接祁阳县龚家坪镇,西抵太和堂镇,北接蒋家桥镇。乡政府驻城连墟村,距县治49千米,国道356线和省道549线过境。辖区9个建制村,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37人;土地总面积39.8平方千米。机关干部共计38人,其中行政编18人,事业编20人;村“两委”干部47名。现有党总支9个、党支部40个,现有中共党员841人,其中流动党员320余人。
近年来,城连墟乡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在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上下工夫、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上做文章,坚持健全组织与配强力量并重,坚持思想建设与能力建设并重。以“五个聚焦”出党建实招,提升工作实效,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城连墟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聚焦主体责任,把牢“方向标”
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创新实施“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研究、半年一点评”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席会议和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深入构建“党建带群建”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基层党建“书记首责、人人尽责”。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攻难关,创新实施“党建办统筹安排、党支部具体落实、联络员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村级党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全乡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
二、聚焦政治忠诚,培厚“营养土”
每年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举办读书班4期、邀请专家讲课4次、举办各类集中学习203次,扎实开展党员冬春训、党史学习、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支部学、党员考、支书比”党史学习竞赛、“学党史我最行”演讲比赛活动。每年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基层党建12次、调度会4次,督促指导6次、检查落实4次。以党支部“五化”提质达标为抓手,通过“项目化管理、常态化监督、动态化调度”,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
三、聚焦基层治理,守好“主阵地”
深入开展“屋场恳谈+五个到户”活动,坚决落实乡村人才“引培留”工程,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党员、争创“五星”支部、争当“六好”支书活动,全乡各党支部逐渐由“活起来”向“强起来”转变,“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作用更加彰显。全乡共引进11名乡贤回乡创业、11名大学生回村服务,“人才兴乡、人才建乡”政策落地落细。高标准新建清江桥村级服务中心,选聘9名后备干部开展“一门式”服务,全年为民代办事项461次、解决实际问题353件。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班子成员牵头为民解决问题39件、解决实事35个。积极探索“屋场恳谈+五个到户”,创新开展“屋场党小组”活动,为民办实事135件、协调矛盾纠纷65人次、兴建基建项目17个。深入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关怀激励干部12人、累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60余人。
四、聚焦创新驱动,打造“强引擎”
注重抓好统筹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优势、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党委班子带头指导龙家亭村“五化提标”星级创建、全力开展清江桥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以点带面”全力将把培育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当头炮”,积极探索“阳光增收模式、合作共享模式、能人带动模式”,积极发展锡坪湾马蹄、胜福黄桃等区域性品牌,做优做亮美国蜜桔、夏之梦蜜桃、京澜西瓜等特色产业,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一村一策”发展集体经济,全力打造胜福村2021年集体经济项目示范点建设,推进龙家亭2022年集体经济扶持壮大申报工作,目前“城连马蹄”供不应求、“胜福黄桃”效益明显、“奇林油茶”进入丰产、“福油油茶”稳步发展。创新开展“党建+河长制”工作,组织各党支部开展“护河爱河”、“美丽河道”、“党建+河长制”主题党日活动36次,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幸福河湖、你我同行”志愿服务24次,号召党员自愿捐赠植树种树55棵。
五、聚焦班子建设,堵严“风险点”
狠抓整改落实、增强落地实效,扎实整改省市县督查所反馈问题、强力开展和谐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圆满完成十八大以来农村党员发展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党组织整建提质工作有序开展。严管厚爱带队伍、从严治党见实效,优化调整中层干部7名、撤换村干部1名、党纪处理3人。高度重视2021年村“两委、”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整个选举平稳过渡、圆满成功,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大专占比提升18%、致富能手占比提升15.5%、平均年龄下降5.8岁,真正实现“两升一降”、社会反响良好。以“清廉村居”示范点创建工作为契机,把清廉建设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紧紧围绕“六无六好”建设目标,以“五清四廉”为抓手,从制度、组织、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打造政治清明、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村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