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镇地处常宁市南部,与郴州市桂阳县相邻,面积78.6平方公里,辖11个村和1个社区。2022年以来,我自衡阳市委党校下派常宁市庙前镇党委副书记(挂职),作为一名乡镇“新兵”在基层学习成长,不断学思践悟,坚持“四好”目标做好驻村管理工作。
一、工作底线要守护好。底线如同“1”,失去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驻村干部守住底线既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一是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驻村干部与村“两委”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对基层党建、党风廉政、防溺水等底线工作,驻村干部要多关注、常提醒、勤督促村“两委”绷紧底线意识之“弦”;要多留心、早发现、早处置,更要多参与、重行动,积极推动做好底线工作,遇到突发情况要赶赴一线处置。二是守住工作过硬的底线。做好基层工作贵在扎实。要摒弃应付心理、纠正“差不多就行”的思想,坚持“要做就要做好”的理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干练作风,保持“逢事须尽十分力”的良好习惯。唯有守拙心态、务实作风,才能工作过硬。三是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基层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染缸”。驻村干部必须坚守原则底线。时刻强化纪律“高压线”意识,规范“八小时以外”行为,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二、“责任田”要耕耘好。做好驻村的主责主业,守好“责任田”,耕耘出不负青春、不负时光的丰硕振兴成果。一是找准“责任田”不迷茫。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印发的《关于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中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明确规定的职责任务,并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这就是驻村干部的本职本分、主责主业。二是理清“责任体”不乱忙。准确把握与村“两委”干部的关系定位。驻村干部不是村级事务的“当家者”,但也绝不是“旁观者”,工作中不能错位、越位,要尊重村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服从村“两委”集体作出的决定;同时不能缺位、失位,要成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密切联系群众等工作的重要推动者。三是聚焦“责任区”不干偏。在日常工作中,驻村干部要聚焦工作“责任区”。突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个方面”,扎实做好细化的“八个推动”职责任务,在推动学理论、推动强组织、推动固成果、推动兴产业、推动美村庄、推动共治理、推动育人才、推动优服务中干好本职工作。
三、“闪光点”要促推好。驻村工作要勇于创新,善于发现“闪光点”,推介工作“硕果”。应立足村情、善用资源、因地制宜的干出符合驻村帮扶的主题、符合组织意图、群众期待的“闪光点”。一是立足村情特色谋产业。驻村帮扶要善于学习先进地区在凝聚人心、产业发展、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庙前镇泉井村经过对本村气候、土壤等实地分析,大力发展雪茄烟种植。2022年泉井村试种10多个雪茄烟品种均获成功。2023年试种面积已达50余亩,已建成1座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雪茄烟晾晒房。产业发展来势喜人,该村发展雪茄烟产业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强。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强支撑。驻村帮扶资源不能局限于帮扶项目或者资金,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衡阳市委组织部近期开展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活动中,就让基层充分认识到本地的乡贤人士、能工巧匠,在外的政界、商界、学界精英都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驻村干部需要进一步协助村“两委”将本土人才资源整合盘活起来,这将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进而提供多方面有力支撑。三是提炼典型经验善推介。组织分区域、跨乡镇的驻村干部工作交流,多走出去、学进来。发掘优秀驻村干部的“闪光点”,主动找亮点,在日常工作细节中总结成果,形成初步工作经验,善于推介典型引导争优创先,宣传好的经验做法,介绍好的驻村发展创新举措,不断提升驻村工作水平。
四、“组织力”要发挥好。党的二十大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驻村干部要团结奋斗,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建强组织提升“向心力”。协助乡镇党委把村级党组织建强起来、把党员调动起来,一同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严格组织生活,强化党组织的向心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工作例会等基本制度,带头参加驻点村党的组织生活,组织好主题党日活动。主动积极走访党员、离退任村干部和群众,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让党员群众更紧密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二是带好队伍增强“凝合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驻村队长要带好队伍,以珍惜驻村缘分的真挚情,搭建好团结协作的友谊桥,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力奏响合作共事的行进曲,以不拘小节的包容心释放矛盾化解的润滑剂。驻村队员要把尊重队长权威,服从队长安排视为讲政治、识大体的重要表现和基本要求。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组后备干部这两支队伍的培养,增强队伍的“凝合力”,不断转化为工作的战斗力。三是团结“两委”形成“共进力”。驻村干部大多来自上级机关和职能部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干成样子,进而赢得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纳。坚持在工作中的同甘苦、共进退,推动村级发展的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有次庙前镇某村遭遇突如其来的森林火情,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连夜组织群众进行疏散撤离,协调救援力量开展扑救,夜以继日地进行“地毯式”清理。应急工作中的共进退,村“两委”干部纷纷予以真心好评,提升了党员干部、群众与驻村干部的融洽度。
置身伟大的时代,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在驻村帮扶的新征程中,需要驻村干部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找准发力点、扶到关键处、帮到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干出群众更满意的工作实绩。(文/于斌 刘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