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岳北农工会:中国最早的工农联盟革命团体

来源 衡阳党史馆
添加时间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岳北农工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岳北农工会的成立及其所开展的斗争,开启了工人和农民联合革命的崭新模式,是中国工农联盟的伟大开端;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点燃了“火种”,树起了一面旗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巍巍南岳山麓,悠悠涓水之畔,一个叫“白果”的地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

中国早期的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同农民有着血肉联系。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和湖南水口山矿区工人罢工后,毛泽东派工会领导成员、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县白果开展农运工作,在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工农结合的革命团体——岳北农工会。 岳北农工会的成立及其所开展的斗争,开启了工人和农民联合革命的崭新模式,是“工农握手革命”的一次生动尝试,是中国工农联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贡献,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农民运动,点燃了“火种”,树起了一面旗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黑暗时代:军阀统治水深火热

日前,记者来到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走进了岳北农工会的发源地——捷三公祠,在青砖白瓦下,厚重的红色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同行的杨锡祥老人退休前曾任衡山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前不久接受衡山县史志办公室邀请,参与编撰了《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一书的初审稿,对那段历史,他颇有研究。

杨锡祥告诉记者, 岳北地区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包括衡山县白果镇、江东乡、贯塘乡、新桥镇、东湖镇和岭坡乡以及位于衡阳市南岳区的岳林乡、拜殿乡、龙凤乡。这里方圆百余公里,当时的岳北人口超过10万,田地共8.01万亩。

“当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岳北地区尤甚。”杨锡祥说,1922年,衡山县白果镇赵家湾人赵恒惕成为湖南省省长,他独揽湖南军政大权,大肆培植亲信,家庭姻亲皆居要职。当时,赵恒惕胞兄赵念慈,在长沙开设赌场,包销鸦片,掠夺大量钱财回乡后,依仗权势,贱价强买他人田地、房屋、山林,岳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革命萌芽:毛泽东筹建农工会

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下,革命运动也因此萌芽。

1922年,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迅速高涨,相继取得了粤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和水口山工人罢工的胜利。在工人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湘区委借鉴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探索和实践走工农联合的“工农握手革命”的道路。

时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亲自筹划在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家乡衡山岳北开展一场工农联盟的革命运动。而处于压迫之中的岳北人民参与革命运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他们急切渴望通过运动来改变这种苦难不堪的生活。

早在此前的安源路矿和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罢工运动中,谢怀德和刘东轩分别是这两场运动的先锋和领头人,具有一定的斗争经验,正好两人同是岳北人,对家乡情况熟悉。因此,毛泽东通过周密考虑,决定派刘东轩回岳北,然后再派谢怀德等同志协助刘东轩一起开展岳北农工会的工作。

红色壮举:十万农工会员闹革命

回到岳北后,刘东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广泛宣传安源、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的成果。在刘东轩的宣传下,杨仕润、李甘林、张心调、廖泽平、李福云等人纷纷参加革命,与刘东轩一起开展串联发动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骨干分子发展到300多人。

岳北农工会的顺利成立也有其客观条件,杨锡祥在《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中写道,从历史背景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由于各地军阀的长期混战和争斗,时下被任命为湖南省省长和湘军总司令的谭延闿与赵恒惕的矛盾步步升级,造成赵恒惕的势力一时在衡阳、衡山有所削弱。

经过近半年的发动与筹备,1923年9月l6日(农历八月初六),在岳北白果古街的刘捷三公祠内,3000多名会员齐聚一堂。当天,“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的匾额端端正正地挂在祠堂大门的上方,刘东轩在大会上庄严宣布,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正式成立。

岳北农工会成立后,农工会派出宣传员四处演讲,号召农民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不仅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被组织了起来,毗邻的衡阳、湘潭、湘乡的农民也纷纷加入农会。

随着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岳北农工会成了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农工会组织20余名宣传员,四处演讲,使农民大受教育,加入农会者增至10余万人之多。

革命风云:平粜运动轰轰烈烈

在岳北,从事手工业和小贩业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左右。另外,还有约占百分之三的人口,是安源、水口山的工人家属,以及时而务农,时而挑脚、帮工的无固定职业者,这些人都靠卖苦力所得的几个血汗钱买米养命。而地主、土豪、粮商则相互勾结,任意哄抬粮价。有时碰上地主粮商囤积闭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米。为此,当地农民大部分时间只能借债买米度日,其苦楚更是不堪言状。因此,岳北农工会在成立后的第二天,就在四区六十八乡贴出了平粜告示,提出要在当地平价售卖粮食。

“平粜就是将粮食以低廉的价格售卖给百姓。”杨锡祥解释称。

得知农工会要搞平粜,还要减租、减息,赵念慈、刘碧臣、胡育嘉等当地的几个地主土豪趁涓水涨水之机,在白果镇晓岚港港口雇100多只民船装谷下河,放船直下湘潭、长沙,准备去卖个好价钱。这一举动被岳北农工会发现,刘东轩、谢怀德率领农工会会员立马赶到现场,见此情景,刘东轩放开嗓门,向河里喊话,他告诉驾船的大哥们,地主老财为富不仁,偷运谷米出境,破坏农工会平粜。今天阻运,实在是让大家吃碗便宜饭。许多船老板听了刘东轩的喊话,心中感动,船只开始移帆就岸。

刘东轩命令农工会员将几位土豪地主捆绑了起来,并强硬要求他们从今以后,谷米、棉花不能偷运出境,谷子必须公平交易,每块钱要粜4斗5升,地主们只得答应。

其后,农工会又领导农民与大地主廖连元、白果团防局长赵桂荪和赵恒惕的胞兄赵念慈斗争,大长了农工会的威风。在此基础上,农工会开始酝酿减租减息的斗争,准备大规模的清算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

血雨腥风:“岳北四烈士”惨遭杀害

1923年11月初,湖南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赵恒惕得到吴佩孚的支持,向谭延闿部大举反攻。广东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急电谭延闿回师救粤。谭军一出湖南,赵恒惕马上卷土重来,回到长沙,重掌军政大权。赵恒惕刚刚稳定在湖南的“宝座”,就向岳北农工会伸出了屠刀,迫不及待派心腹赵和戊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向岳北扑来。

11月25日,反动军队将岳北农工会会址捷三公祠团团围住,一番搜查后竟一把火把捷三公祠烧了。被农工会打倒的土豪劣绅重新露头了,他们带着反动军队到处杀人放火,岳北地区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农工会会员在刘东轩和谢怀德的指挥下,以木棍、梭镖、鸟铳为武器占领山头,与敌军抗衡了一天一晚。后因赵恒惕从湘乡、湘潭调兵增援,岳北农工会的队伍寡不敌众,只好分批疏散。

在反动军队大肆杀戮的危险时刻,刘东轩、谢怀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与赵和戊交涉时,被匪军包围。农工会纠察队员和会员1000多人又将敌人团团围住,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在群众的掩护下,刘东轩、谢怀德等农工会负责人突出重围。

土豪劣绅带领反动军队抓捕了农工会员70余人,打伤会员1000余人,烧毁房屋20余栋。农工会总代表廖芳炳、周德二、赵丙炎惨遭杀害,李玉邕被关,两年后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地方史称这四人为“岳北四烈士”。三年后,毛泽东在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时提出要悼念他们,于是,衡山各界为其公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岳北农工会旧址——捷三公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捷三公祠始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的祠堂建筑,坐北朝南,青瓦盖顶。整座建筑呈回字形,高7.7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402平方米。1992年全面维修,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记忆:毛泽东夸赞白果妇女进祠堂吃酒

1927年1月,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15日,毛泽东来到白果。当晚,他在二区农民协会圣帝殿里,召集农运干部开调查会,听取农运情况的汇报。当农会汇报到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不敢说半个“不”字时,毛泽东称赞他们做得好!他赞扬“岳北农民敢于在军阀赵恒惕的老家闹革命,就像《西游记》里的孙大圣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

毛泽东听说白果妇女勇于打破封建族权,成群结队拥入祠堂,一屁股坐下便吃酒,族尊老爷们也只好听她们的便时,很是高兴。

第二天,他来到不久前白果妇女吃酒的芳山公祠堂,召开妇女座谈会。妇女们争着向毛泽东讲述怎样放脚、剪巴巴头、禁止家婆折磨媳妇、不许丈夫虐待妻子的事情。毛泽东认真地听着,表扬她们做得好。后来,毛泽东把白果妇女进祠堂吃酒的事写进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