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常宁市烟洲镇:用好党建引领“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来源 常宁市委组织部
添加时间 2025-04-02

近年来,常宁市烟洲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兴、人才聚、治理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用好党建领航“产业发展”的“金钥匙”,点燃“红色引擎”,解锁产业兴旺“富饶密码”。一是抓实传统产业。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镇党委坚持早安排、细部署、强落实,明确各村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序要求,组织农技人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春耕生产指导服务。同时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施工等措施,农田由原来零散、贫瘠、缺水的旧面貌改变成连片、肥沃、通水的新面貌,“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二是调整种植结构。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积极探索“跨村共建”,构建“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党建联合体。按照“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片区推进、辐射周边”的发展思路,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引导村民达成土地流转意向,高效整合土地资源。结合严格管控区产业结构调整,以万众村1200亩棉花基地为核心,联合烟洲村、烟洲社区、火田村、大众村共同打造“万亩棉花示范片”,创办“常宁市棉花轻简化直播”示范点,形成了“党建引领、优势互补、发展联结”的乡村致富共同体,蹚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三是谋划新兴产业。以“物流+”的理念规划烟水线以东、茶常高速以南、舂陵河以西、集镇以北的千亩“园外园”,纳入常宁市两大千亿产业园区(即水口山有色金属、湘南纺织)扩区扩园规划用地,利用茶常高速烟洲段沿线土地资源,计划建设田头预冷、流动冷库等生产前端冷链物流设施,推动“生产+仓储+销售”的经营模式向纵深发展。

用好党建筑巢“聚才引智”的“金钥匙”,搭建“人才舞台”,解锁群英荟萃“智慧密码”。一是拓宽引才渠道,抛出“橄榄枝”。聚焦精准储备和作用发挥,将致富能手、本土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储备培育。同时主动联系本乡本土在外的优秀人才,广泛宣传家乡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唤起在外乡贤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吸引他们带着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回乡反哺,引导他们在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二是构建育才体系,栽下“梧桐树”。抓实村“两委”干部“领头雁”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村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围绕农业技术、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定期邀请“田秀才”“土专家”向农户授技术、传经验。结合“学干比严”要求每半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比学评促”活动,鼓励各村在评比中晒亮点、比干劲、扛硬活、出实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各村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营造留才环境,筑好“温馨巢”。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浓厚氛围。每年对村干部现实表现情况开展评议,将考核情况与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其参与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让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突出新老干部“传帮带”作用,对于工作上出现失误的人员,第一时间帮助其解决问题,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才来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用好党建赋能“共建共治”的“金钥匙”,织密“连心网格”,解锁乡村善治“幸福密码”。一是三长上阵聚合力。以全镇18个村(社区)为基本单元,选优配强片长101名、组长399名、邻长961名,实现全镇联户全覆盖。结合“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鼓励邻长利用近邻优势,通过日常走访交流、屋场恳谈会等形式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和实际问题,积极宣传医保政策、森林防火、用火用电安全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实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切实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集镇整治齐发力。茶常高速通车后,车流量变大,集镇交通拥堵现象加剧。为进一步提升集镇形象,镇党委结合常宁市“城市微革命、幸福家门口”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在农历传统赶集日开展集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占道经营、违规拉棚搭盖、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集镇环境。三是环境治理提动力。建立“党委推动、支部行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模式,形成党委、政府统筹抓,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具体推动的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制,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脏、乱、差”等难点、堵点问题,重点对房前屋后、边沟路角等卫生死角盲区进行随脏随清、全日保洁。定期对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推动人居环境治理由“短期清脏”向“长效管护”转变,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建管并行、长治长清。(文/肖琦)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